课程教学

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2023学年课程计划

作者:jbxxcg   发布时间:2023-08-29 09:35   点击:0

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2023学年课程计划

 

上海市戬浜学校是于2000年8月由原戬浜中学和戬浜中心校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位于沪嘉高速公路出口、嘉定新城的东翼。学校占地面积42.7亩,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占总面积的40%。除了设施齐全的专用教室外,还拥有OM活动室、昆虫教室、国画创作室、数字化转型研讨室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现有教职工120名(其中教师数108名),教学班39个,学生1425名。学校高级教师17人,占比15.74%,一级教师51人,占比47.22%;二级教师40人,占比37.04%。硕士24人,占比22.22%,本科83人,占比76.85%,大专1人,占比0.93%。45以上教师37人,占比34.26%,40周岁以内教师52人,48.15%。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4人。师资结构较合理,是一支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与保障。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戬浜学校2023学年课程计划拟定如下:

一、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教育大会与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教材厅函〔2023〕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 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20〕3号)《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21〕26号)《沪教委基〔2023〕23号 2023学年课程计划》等文件精神,同时依据《2023年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工作要点》,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和把握未来的能力为重点,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在对学校课程计划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调整,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课程方案。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戬浜学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特色课程体系。

    (二)学校自我分析

戬浜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用足用好学校的地域、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承接学校传统与特色,发掘并培育师资特长与潜力,关注并适应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及对接学校、社区发展需要等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与研究。

    1.学校优势

    学校内涵脉络清晰并逐年丰厚:学校面对生源差异大、师资结构性缺编等客观条件与环境,以“美好教育”为统领,向着美好生长”为办学理念,以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审美”为育人目标内涵外延,秉持大美至善”的校风、“至善至美”的校风,追求“尽善尽美”的教风、“至真至美”的学风,践行“让每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的课程理念架构“美好π课程”,通过三类课程实施,丰富学生学习经历,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着力打造四大特色课程“家乡生活”课程培育家国情怀;以“科技教育”课程培育创新能力;以“体育健身”课程培育坚毅拼搏精神;以“德育幸福”课程培育自主管理能力。学校还建构了小学生“昆虫特色”课程和初中生“戬美少年”综合评价体系。为每一位戬校学子留下美好的学校回忆,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

课程建设硬件设施作标准化配备:学校下大力气添置设备,改善环境,建设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音乐、美术、舞蹈、室内运动、数字化转型等专用教室与训练场馆,根据特教、安全教育等要求设置了资源教室、安全体验教室等,设立了落实“课后服务”使用的待放室,同时,阅览室、借阅室与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射箭项目成功申报市级布点学校。

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资源丰厚及社区支持有力:学校东近宝山、南近马陆镇中心区域、西近嘉定城区,北邻徐行镇,周边有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练祁河、蒲华塘及戬浜多个村上的河道等实践活动基地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学校还伴随社团活动开辟了1米菜园等校内教育资源场域,并依托K12工程学课程建设契机,充分运用信息化软件资源,利用电脑房等专用教室资源,支持学生智能葡萄园”“一米菜园的灌溉等内容的学习。同时,学校得到了北面相邻的嘉新小区的大力支持,为学校体育等课程的实施提供场地等帮助,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及教学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课程校本化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结合区教育综改的要求,力抓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针对学情与教学问题陆续推出了提升校本化实施质量的针对性举措,并得到老师们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同时,持续开展校本特色社团与校本课程建设,利用兴趣活动、乡村少年宫等阵地与资源,由点到面地开设适合学情实际,又能充分发挥教师专长的校本课程。学校原有的“足球、射击、射箭”和“OM”两大特色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依托各方资源,引进开设行进打击乐、古琴、舞蹈、戏剧、种植等社团活动课程,并依托教育综改项目推进契机,开设“智能化改造”“未来工程师”“概念式学习桌椅的设计与制作”“绿色海绵校园中的水循环设计与制作”等创新实践类课程。我校还获评“区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和“区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阵地”。丰富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为课程校本化建设出成效提供了有力的行动保证。

2.学校不足

由于近几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本地户籍学生持续减少,使学校的生源基础发生了较大改变,生情差异性拉大,使得课程建设在体现较为厚实宽阔的优势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并在课程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呈现了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予以克服和调整改进,而这些方面也恰恰成了课程建设的发展空间与生长点。

课堂转型实践与教育品质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校历史不长,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生情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大的特点2010年始,学校按嘉定新城(马陆镇)和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大量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激增、生源差异拉大,引发了种种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而于2019年左右更新确立的“向着美好生长”的办学理念,因经历了三年疫情,对小部分内容的落实有所变化,需更好地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全方面。针对区级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目标,我校的基础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课转型实践步伐还需加快,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品质学校而努力。

教师课改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量5年教龄以内青年教师还需持续积累“新课标”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经验,加深课程理解;6-15教龄教师对于课程的原有认识实践经验需要结合最新的课改指引做更新学习;15教龄以上的教师,由于感受生源基础的巨大变化,学生基础与能力薄弱的学生占比大,使其存在信心受挫的情况,产生职业倦怠感,对于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要求需提升思辨与革新意识与学习动力;部分教师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力、执行力,以及课程创新实践等能力需要加强。

课程资源需做进一步深度开发与实施利用:围绕学校周围的马陆葡萄产业基地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丰厚、优质的社区课程资源,主题公园、河道等自然生态资源,科创课程软件资源等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合理利用,原有课程建设系统的补充开发、格局优化、课程更新,课程育人要点的提炼与落实等,还需要从整体构架角度,对校内资源做迅速整合,对地域优秀资源作充分挖掘,从而更好地提升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益。

学生课程学习力与家校协同育人实效需要重视与提升:以往对于课程建设与实施,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思考得多,而面临新课改的要求,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习惯、基本能力及方法掌握方面需做同步更新,同时,对课程育人要点的梳理、家长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家庭学习支持的正确合理表达等方面的引导还需持续加强。

办学特色需要依托课程研究做深层次提炼与呈现:学校针对学生差异性大,流动性强的特点,需要对每一项课程进行深层次分析与挖掘。目前学校的内涵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已有的“美德、美言、美智、美创、美趣、美健”课程结构,需要结合实践研究与分析,力求使每一项课程能体现“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的课程理念,“让自己成为课程高手”的“美好教师”课程修炼,动静相宜(活跃与沉思)的“美好课程”行动策略,“课堂,与美好相遇的地方”的课堂观等,需要从实施课程,走向追求课程品质,形成特色,还需要对课程做进一步凝练和升华。

    (三)办学理念与规划

    1.办学理念

我校教育哲学“美好教育”。美好教育以美好之手段成全美好之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校本化理念与创造性实践的结晶。学校以“美好教育”为文化主题,让儿童享受“心灵之美”“言行之美”“书香之美”“生活之美”;感受“美在自然” “美在创造”“美在探索”“美在艺术”“美在健康”。

教育是与美好相遇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人之美”。孩子见识过美,经历过美,便不容易被次美的、不美的东西所蒙蔽,就会拥有一种力量,本能地去对抗世俗的粗糙。基于此理解,我们提出如下办学理念:向着美好生长。我们期待,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开启美好人生。

其实,追求至美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朝向、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美好之人。换而言之,教育就是引导儿童做一个美言、美心、美行的人。老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意思是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团结人。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是关乎精神和心灵的格局。因此,提升自己的精神颜值,才是根上着力。教育,就是与美相遇,与孩子一起做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完整的人,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

    【我们的教育信条】

    我们坚信,教育是与美好相遇的过程;

    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美好的诗句;

    我们坚信,学校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荟萃地;

    我们坚信,向着美好生长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 

    我们坚信,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是教育的诗心;

    我们坚信,可以完美现在,亦可成就美好的未来!

    2.课程规划

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现了学校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执行,是通过课程行动将课程的意识形态转化为老师和学生的行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意义。学校从美好课堂”、“美好学科”、“美好节日”、“美好之旅”、“美好社团”、“美好空间”“美好人生”“美好之星”等方面入手践行“美好教育”之理念,落实“美好π课程”,见证“向着美好奔跑”。

二、培养目标

    (一)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美好π课程”,以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延伸和拓展,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为指导思想,在全面拓展与深化的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通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机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审美”的“美好之人”。

    (二)学生发展目标

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案(2022版)》的实施,根本目的是帮助6-15岁的儿童阔步迈入信息时代。戬浜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覆盖了上述学生年龄段的需求,以五大方面着力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第一,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

    第二,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

    第三,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

    第四,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

    第五,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审美”的 “美好之人”。

    会做人:学会处理关系,善于帮助他人,富有感恩意识,拥有家国情怀。

    会学习:激活学习智慧,展现学习精神,收获知识本领,拥有人文情怀。

    会生活:知晓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参与健身运动,拥有美好心态。

    会审美:形成积极情感,坚强人生态度,感悟美好事物,拥有审美能力。

    (三)学生社团建设目标

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与文化

    (一)课程结构

    1.“美好π课程”的逻辑及结构

我们遵循“美好教育”之哲学,秉承“向着美好生长”的办学理念,探索“美好π课程”模式,努力将六类课程特色化、校本化、整体化,形成品牌课程,从而让“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的课程理念真正落地。“美好π课程”主要由语言类课程、思维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科学类课程、社会类课程、健康类课程构成。

从多元智能角度看,学校课程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美德课程:自我与社会课程;(2)美言课程:语言与表达课程;(3)美智课程:逻辑与思维课程;(4)美创课程:科学与探索课程;(5)美趣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6)美健课程:运动与健康课程。

    美言课程:语言与表达课程即语言与交流类课程,包含语文学科课程群、英语学科课程群以及第二外语课程群。

    美创课程:科学与探索课程即科学与探索类课程,包含物理学科课程群、生物学科课程群、地理学科课程群、化学学科课程群、数字素养课程群以及综合科学课程群等。

    美智课程:逻辑与思维课程即数学与逻辑类课程,包含数学学科课程群、逻辑思维课程群等。

    美趣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艺术与审美类课程,包含美术学科课程群、音乐学科课程群以及综合艺术课程群等。        

    美健课程:运动与健康课程即运动与健康类课程,包含体育学科课程群、心理健康课程群等。

    美德课程:自我与社会课程即社会与交往课程(品德与社会类课程),包含历史学科课程群、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群等。

 

 

 

1:“美好π课程”逻辑图

(二)课程内容

    1.“美好π课程内容

1:“美好π课程”一览表

    课程

    门类

年级

美创

课程

美德

课程

美健

课程

美趣

课程

美言

课程

美智

课程

一年级

课程设置

我爱超轻黏土

爱心天使

舞蹈精灵

足球小将

 

益智五子棋

趣味折纸

语文戏剧入门

古诗词欣赏

绘本阅读

玩转七巧板

二年级

课程设置

我爱超轻黏土

音乐玩创

爱心天使

舞蹈精灵

跳绳达人

音乐戏剧启蒙

益智五子棋

语文戏剧入门

古诗词欣赏

低年级硬笔书法

乐高拼搭

火柴人

玩转七巧板

三年级

课程设置

教育戏剧社团

最美合唱团

音乐玩创

家乡生活课程

射箭

毽步如飞

跳绳达人

少儿趣味英语

多彩刺绣

声律启蒙

绘本阅读

古诗词欣赏

计算小能手

四年级

课程设置

教育戏剧社团

穴位按摩

行进打击乐

最美合唱团

最美古琴社

优秀动画欣赏

动感体育

舞蹈精灵

射箭

篮球小达人

小小神射手

种豆得豆

虫趣百分百

成语故事

经典诵读

法语入门

青少年创意社团

五年级

课程设置

行进打击乐

最美古琴社

家乡生活课程

优秀动画赏析

射箭

篮球小达人

啦啦操之星

小小神射手

朝画惜拾

水墨画

小学英语故事阅读

古诗欣赏

成语积累

法语入门

青少年创意社团

 

六年级

课程设置

海绵校园

OM社团

最美合唱团

轻量化座椅

经典阅读

羽毛球

足球明星

精彩编织

数字油画

融媒体小记者

与宋词亲密接触

英文美文欣赏

小小程序设计师

人工智能

七年级

课程设置

行进打击乐

指尖缠花

OM社团

家乡生活课程

小小神射手

动画电影欣赏

小小主持人

与清词悄悄邂逅

英语口语交际

写作指导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八年级

课程设置

气象小达人

校园农场

心灵港湾

足球明星

瓷器刻印

金属饰品

品读三国

小小主持人

写作指导

青少年创意社团

九年级

课程设置

水世界

校园农场

心灵港湾

足球明星

瓷器刻印

金属饰品

辩论大赛

拼读四大名著

你好,写作

新九章算术

 

    2.戬浜学校“美好π课程”安排

2:“美好π课程”安排表

序号

类型

科目名称

上课教师

上课年级、地点

1

美创

课程

我爱超轻黏土

陈亚萍

一(1) 班教室

2

音乐玩创

刘婧、高旭丹

一号楼2楼音乐教室

3

教育戏剧社团

刘婧、朱海明

一号楼1楼音乐教室

4

最美合唱团

高旭丹

一号楼2楼音乐教室

5

穴位按摩

吴秋凤

四(1) 班

6

行进打击乐

蒋奕飞

队室

7

最美古琴社

李春

古琴教室

8

海绵校园

陈艳

科技教室

9

OM社团

王伟、邵云雷

OM教室

10

轻量化座椅

赵丹

五号楼机房

11

指尖缠花

陈艳

科技教室

12

美德

课程

爱心天使

赵丹

二年级教室

13

家乡生活课程

杜锦秀

一年级 教室

14

家乡生活课程

徐怡文

三年级 教室

15

家乡生活课程

徐翩翩

四年级 教室

16

美健

课程

舞蹈精灵

王媛媛

七号楼舞蹈房

17

足球小将

费忠、曾宏

操场

18

跳绳达人

谢娟

操场

19

毽步如飞

禤秋妃

体育馆

20

射箭

潘青

射箭训练场

21

动感体育

张宏帅

田径场

22

篮球小达人

陈勇

篮球场

23

啦啦操之星

郑青青

一号楼1楼音乐教室

24

羽毛球

张宏帅

体育馆

25

小小神射手

罗琳

射击房

26

美趣

课程

益智五子棋

张江静

一年级教室

27

音乐戏剧启蒙

刘婧

七号楼舞蹈房

28

少儿趣味英语

刘中琴

三年级教室

29

种豆得豆

王丹

昆虫实验室

30

动画电影欣赏

蒋玉坤

教学研讨室

31

水墨画

李忠印

美术教室

32

朝画夕拾

周梦奇

美术教室

33

美言

课程

语文戏剧入门

外聘

一、二年级 教室

34

融媒体小记者

吴寰

小剧场

35

小小主持人

仲柯颖

教学研讨室

36

古诗诵读

方倩

二年级 教室

33

美智

课程

青少年创意社团

管施恩

科技教室

34

小小程序设计师

赵军沪

五号楼机房

35

人工智能

戴锦荣

五号楼机房

36

写作指导

杨美华

教学研讨室

    (三)课程文化

学校始终“向着美好生长”的办学理念,践行让每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的课程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合作精神、永攀高峰的“美好教师”群体,落实“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审美”的育人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背景下,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逐渐具备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努力,着力打造四大特色课程,以“家乡生活”课程培育家国情怀;以“科技教育”课程培育创新能力;以“体育健身”课程培育坚毅拼搏精神;以“艺美精灵”课程培育陶冶高尚情操。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讨论教学、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戬美”课程文化。

    (四)课程门类

     1.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

篮球、足球、射箭、数字化音乐、音乐戏剧启蒙、合唱、舞蹈、打击乐、古琴、五子棋、人工智能、趣味英语、奇迹世画、跳绳、踢毽子、作文指导、名著阅读等36项,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后续可持续开发更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课程。

    2)我校将研讨开设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结合我校学生际情况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环节,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如:语文语法、汉字拼写、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表演、数字速算、存钱利率、数学测量、化学魔术、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物理的电工常识、实验改进等等我校学生的薄弱方面,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手工类如:编织、粘贴画、创意制作、纸艺、布艺等,也可细化。例如,针对某一个品种的学习。

    ③科创模型制作、机器人编程、科技发明、礼仪、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属于目前的薄弱课程,尤其人文方面的,需要我校教师们在这些项目上加强研究。

    2.组建学生社团

    1)组建社团的宗旨

为丰富我校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这学期将成立学生社团,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相聚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同时,给社员提供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种文化领域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美好人生奠基。

    2)组建社团的步骤

    调查学生意向,确立成立社团的领域。

    每个社团撰写要成立的学生社团章程草案。

    招募成员。

    确立社团的指导老师。

    社团撰写申请书。

    向学校提交申请,并获得回复。

    召开成立会,并开始活动。

、课时安排

(一)戬浜学校2023学年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小学)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9

9

6

6

6

1)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左右的学习适应期。一年级加强小幼衔接教育。

3)一至五年级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4)依托劳动技术课程,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3

4

4

5

5

   

2

2

4

5

5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5

5

5

5

5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7

28

29

30

30

思维拓展

1





1)一至五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体育活动课。

2)保证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

3)一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思维拓展课。

4)一、二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活动拓展课。

5)三年级每两周周三下午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1课时活动拓展课。

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学校每周安排1个半天(按4课时计)实施“快乐活动日”,每学年安排30次,课时总量为120课时。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设计安排。利用拓展探究实施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整合实施相关课时。

活动拓展

1

1

0.5



心理拓展



0.5



体育活动

2

2

2

2

2

合计

4

3

3

2

2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戬浜学校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说明

一、小学课程计划依托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及实施要求,实现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目标,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2023学年度学校课程计划,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小学课程计划。学校将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育人方式,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

二、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

三、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3节,三、四、五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35分钟计。学校安排学生在校课堂教学时间不会突破规定的周课时总量。

四、小学各年级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会或午会,每周在晨会或午会时间安排1次时事形势教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1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时事教育活动。

五、小学各年级每天安排时间约为35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每周安排两次时间为35分钟的体育活动

六、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讲,每册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

七、小学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小学探究型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单独设置;整合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开展劳动教育,整合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小学每周集中安排1个半天(尽量安排在下午)用于实施“快乐活动日”。根据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要求,系统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具体包括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活动以及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做好时间安排;学校会集中统一安排活动,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进行安排。“快乐活动日”的课时安排计入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每次按4课时计,每学年安排30次,每学年课时总量为120课时。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可利用“快乐活动日”课时。

九、小学一年级入学初4周不安排“快乐活动日”,利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课时,落实16-20课时的学习适应期综合活动,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十、各年级每周安排0.5课时用于学生阅读活动,安排在晨会或午会时间进行。

十一、三年级每班每2周一次周三下午开设1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教。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做到全覆盖、不断线。

十二、从本校实际出发做好统筹安排,每周各有1次科技活动和艺术活动,作为“快乐活动日”的内容安排在课内,安排在课外。

十三、合理制定作息时间,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学校不会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倡导学校将午休时间排进课表,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形式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实施。

十四、我校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

十五、戬浜学校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结合校情进行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安排三类课程,精细基础型课程的国家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实行主题项目化实施。日常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变换或异化规定科目。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规范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对已开发的科目学本和校本导学作业进行修订和完善,着力提升校本化实施的品质。

(二)浜学校2023学年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中学)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5

5

5

5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生命科学课程在八、九两个年级开设,可统筹安排课时,在保证总课时数为102课时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相应学期的课时安排。

3)在保证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可调整六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设置,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4)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六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程。

5)在调整部分学科的课程设置时,基础型课程的周课时数要控制在28课时以内,以保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

6)初中历史科目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过渡:七年级每周开设2节历史课,八年级每周开设3节历史课,九年级不开设历史课2课时调整为学科类活动。

7)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8)各年级学科类、活动类科目每周至多不超过1课时,鼓励开设短周期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供学生选择。部分活动类科目可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学科类、活动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的课时。

9)六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2

3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7

29

26

学科类、活动类

心理

0.5




兴趣探究

1

1

1

1

听说


1



思维




1

拓展

0.5



1

体育活动

2

2

1

2

合计

4

4

2

5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戬浜学校初中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说明

一、依托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及实施要求,实现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目标,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2023学年度学校课程计划,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初中课程计划。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育人方式,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

二、初中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六至八年级授课时间按34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九年级授课时间为30周,结束新课的时间不早于4月底。

三、初中各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40分钟计。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安排学生在校课堂教学时间不突破规定的周课时总量。

四、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会或午会,每周在晨会或午会时间安排1次时事教育;每月在道德与法治课内安排1节课,进行重大时事宣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1次时事形势报告会。

五、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时间约为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每周安排2次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活动,并安排在拓展型课程中,若因活动场地有限等原因安排有困难的,1次活动时间安排在课后,活动形式和时间由我校根据实际灵活安排。

六、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讲,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

七、初中各年级的探究型课程、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进行分散安排,集中安排。初中探究型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单独设置,或整合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开展劳动教育,整合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初中各年级拓展型课程中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为自主拓展,科目的开设根据我校实际,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尽量兼顾各学习领域。六至八年级在学科类自主拓展科目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写字课。我校会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学科类活动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课时。

九、六年级每班每2周开设1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教。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做到全覆盖、不断线。

十、从本校实际出发做好统筹安排,每周各安排1次科技活动和艺术活动。

十一、合理制定作息时间,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校不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倡导将午休时间排进课表,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形式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实施。

十二、我校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

    十三、戬浜学校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结合校情进行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安排三类课程,精细基础型课程的国家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实行主题项目化实施。日常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变换或异化规定科目。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规范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对已开发的科目学本和校本导学作业进行修订和完善,着力提升校本化实施的品质。

 

    (三)专题教育

    1.专题教育安排表



安全与防范

法律

与道德

民族

与文化

环境

与健康

综合

与实践

小学

一年级

校园安全

2课时)

交通安全

2课时)

消防安全教育

2课时)

文明礼仪教育

4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课时)

健康教育

3课时)

节粮节水教育(2课时)

二年级

交通安全

2课时)

消防安全

2课时)

治安防范教育

2课时)

诚信教育(4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课时)

健康教育(3课时)

节粮节水教育(2课时)

三年级

防灾自护教育

3课时)

/防溺水教育

3课时)

反邪教教育(4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3课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3课时)

科普教育

2课时)

/水土保持教育

四年级

交通安全治安防范(3课时)

/国防民防教育(3课时)

网络道德教育

4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3课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课时)

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3课时)

科普教育

2课时)

/水土保持教育

五年级

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教育(4课时)

法制教育(2课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3课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课时)

生命教育(1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环境教育(1课时)

档案教育

2课时)

初中

六年级

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范

3课时)

/防灾自护教育(3课时)

文明礼仪教育

2课时)

/廉洁教育(2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课时)

环境教育(1课时)/健康教育(含青春期教育)(2课时)

节粮节水教育(2课时)

七年级

交通安全

3课时)

网络安全教育

3课时)

诚信教育(2课时)

/网络道德教育

2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1课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课时)

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3课时)

科普教育(1课时)/水土保持教育(1课时)

八年级

治安防范突发情况应对教育

3课时)

/防灾自护教育

3课时)

法制教育(2课时)/禁毒教育(2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1课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课时)

健康教育(含预防艾滋病教育)(3课时)

科普教育/水土保持教育

九年级

交通安全

1课时)

游泳安全教育

1课时)

反邪教教育(1课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课时)

环境教育/健康教育(2课时)

生涯规划教育(6课时)

    

    2.一年级学习适应期

项目

主题

内容

进入新角色

(我是戬校人)

我是小学生

开学典礼

熟悉新环境

(校园快乐行)

我的学校

我的班级

我的老师

我的同伴

熟悉学校环境、设施等

布置温馨的教室

认识新老师

认识新伙伴

了解新规范

(快乐伴我行)

学校的一天

校园礼仪

安全意识

自我管理

体验服务

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及制度

进校、离校;进出办公室

课间休息与活动

用餐、用厕;课前准备

值日生的工作

养成好习惯

(学习快乐行)

学习用具的使用与整理

倾听与发言

完成任务意识

如何使用学习用品;

整理书包

如何倾听与发言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学习适应期“综合活动”学生情况评价表》(用☆来评价)

序号

学校生活

教师评

家庭生活

家长评

1

进校、在校和离校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或告别


在家自己吃饭,不浪费,不挑食


2

能独立找到教室、专用教室、老师办公室和卫生间


能独立准备学习用品,会看着课表整理书包


3

按时上学不迟到


进校不用家长送,能和家长道再见


4

能辨别上课铃声


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用家长提醒


5

上课能认真听讲


喜欢学校生活,愿意上学


6

能独立整理书包


家长留言:

 

 

7

能在每节课前按课表准备好学习用具


8

文明用餐,爱惜粮食


9

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争抢,不打闹


10

升旗时要肃立,对国旗行注目礼


11

能叫出班级半数以上同学的名字


12

能正确称呼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


13

能按要求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14

爱护教室里完成的各种物品,不乱丢垃圾


15

喜欢上学和参加活动


教师留言:

 

 

、课程开发

    (一)规范学校课程开设模块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学校课程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1.必修模块: 课程名称是《中华经典诵读》。一是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必修模块进入班级课程表,每周一节课。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兴趣需求,遴选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按照“美德课程美言课程美智课程美创课程美趣课程美健课程六大板块执行,按照因地制宜、宁缺毋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调整、拓展和优化选修课程内容。  

选修课程采用“四定一动”的模式进行。四定:定时间(全校选修学校课程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周一、五课后服务时间段)、定地点(各班教室和各综合教室、活动场地)、定教师、定学生;一动:学生选课走班。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和空间,便于管理和考评。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培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品牌亮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学校课程教化中不断彰显和提升。

    (二)严格学校课程开发流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按照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了以下开发实施步骤和程序:

    1.学期初研究制定《美好π课程指南》。编制开发指南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高效课堂活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配置和校内外资源等综合因素。

    2.教师申报。教师根据开发指南所列的课程种类,结合专业背景和特长爱好,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校本课程报表进行审查评估。

    3.编写学校课程纲要。通过审查评估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学校课程纲要。纲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课程管理和评价等。

    4.编制课程目录和简介。学校课程业务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以课程种类编制学校课程目录和简介,目录和简介由班主任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征求教师和家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修课程。学校以授课班级为单位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合理搭配选课人数。

    5.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背景分析、课程种类和介绍、开课教师和地点、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

    6.学生走班上课。每周一、五下午,以授课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学生选课走班。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或教材,组织上课并负责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

、课程实施与管理

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现了学校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执行,是通过课程行动将课程的意识形态转化为老师和学生的行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意义。学校从“美好课堂”、“美好学科”、“美好节日”、“美好之旅”、“美好社团”、“美好空间”“美好人生”“美好之星”等方面入手践行“美好教育”之理念,落实“美好π课程”,见证“向着美好奔跑”。

1.国家课程要求

建构“美好课堂”,落实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美好课堂”的实施,是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进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综合效率。在具体操作上,“美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立足学科素养,将课程变得更丰富,学以致用。它将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倡导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多元互动,达到和谐共生的课堂效果。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在“美好课堂”教学准备实施方面,具体计划如下:

1)扎实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发挥老带新的传统,采取师徒结对方式,对青年老师、特别是有潜力的青年老师,通过跟踪听课、输送参赛、外出培训的方式,尽快促使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以优化“美好课堂”师资队伍。

2)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学科教研活动。类型主要包括:集体教研和学科分散教研。活动形式有:听课评课(每周三开展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或专家定期听课诊断,或专家带教跟踪指导),观课赏析活动(通过播放名师教学录像课,再进行学习赏析交流),专家培训(邀请省市专家来给教师做讲座),阅读好书交流会(开展阅读沙龙活动,推荐好书),外出学习(参加国家以及外省的教育教学培训),静心阅读活动(开展阅读写作及交流活动),做到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努力将各种教研活动开展好,为“美好课堂”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依托课题研究,推动课堂变革,共创“美好课堂”。学校完成了上海市级信息化课题《精准教学理念下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并立项开展市级课题《依托跨学科主题学习发展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的作业设计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作业的“减负增效”,使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减轻,作业的实效性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业质量的提升。

4)明确评价标准,规范课堂管理。制定明确的“美好课堂”评价标准,并以此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提高“美好课堂”教学效果。

 

类别

指标

标准解读

效果

教学目标

明确

1.紧扣课标和学段要求,体现教材特点,切合学情简单、明确。


2.有机渗透融合,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直指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

生成

1.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结构合理,循序渐进。


2.能够根据内容分配时间,单位时间效率高。

3.课堂立足学科素养,教学内容丰。

教学方法

智慧

1.将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倡导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和谐共生的多种学习方式。


2.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聚焦问题。

3.教师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并表现出一定的质疑能力。

4.学习目标问题化,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教学文化

 

 

 

 

 

美好

 

 

1.用问题引领、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充分。


2.教师参与学生探究活动,能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3.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时,态度积极,参与面广,参与度深。

4.学生在自学和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合作、探究、实践、质疑等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恰当评价;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关注有效生成,问题获得解决。

本课亮点:

独特感受:

2.校本特色课程要求

建设“美好学科”,提升校本学科特色课程品质“美好教育”以“美好学科”来推进学科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学科特色课程是指由教师根据国家基础课程来自主开发的课程,形成了“1+X”的课程群。“1”指的是一门基础型课程,“X”指的是教师围绕基础课程自主开发的基于儿童需求,指向核心素养突出学科特点的多门延伸课程。

打造“美好学科”“1+X”课程群,我校紧抓“美好教育”育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一方面通过挖掘学科内部或学科之间的逻辑来构建专业的学科课程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来开发形成多门学科。教师根据对学科的独特理解、独特优势、独特资源来开发课程,形成特色课程群。

目前,分为语言类课程、思维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科学类课程、社会类课程、健康类课程、生态文明类课程等七大“美好学科”,以此发掘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六、七年级为例,“1”即为科学学科课程,“X”即为在生态文明类课程中按照学段特点开发的一系列新学科,比如水境探秘、气象小达人、绿色海绵校园中的水循环设计与制作、未来工程师、概念式学习桌椅的设计与制作。以此类推,来开发所有年级课程。教师可自主申报开发“X”课程,经课程领导小组评估后,按计划开展。

    “美好学科”的评价要求:

3: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美好学科”评价量化表(教师)

学科名称


开发者


合作者


实施对象


课时总数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分数

学科开发目的意义20%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是否实现“五有”目标

5


对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意义

5


学科目标的确立20%

目标明确、清晰

7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6


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学科内容

40%

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5


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5


学科课程评价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


评价结论

课程领导小组签字:

建议

 

课程指导专家签字:

 

4: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美好学科”评价量化表(学生)

评价

项目

具体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

方式

A

B

C

情感

态度

积极参与学科活动,自觉遵守纪律




自评

小组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善于观察、主动提出问题、建议




不怕困难、勇于克服




合作

交流

主动和同学配合、相互合作




乐于帮助同学、资源共享




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大胆发表个人意见




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学习

技能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实践

活动

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会与别人交往




活动有新意,能根据多元化的兴趣拓展到其他学科




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成果

展示

论文、调查报告等




标本、竞赛、汇报、图片、视频




成果及获奖情况

 

 




 

5:戬浜学校2023学年度社会实践安排表


项目

方式

时间

各年级

各班小队小区实践(服务)

实践体验

每周六

嘉定区消防队

学习体验

4、11月

戬浜敬老院

慰问

每月底

困难学生、特教学生家庭

慰问

助残日、元旦、春节

嘉定烈士陵园

参观、学习

清明节

马陆葡萄主题公园

实践、体验

7、8月

马陆大裕艺术村

实践、体验

7、8月

宏泰园科普实践基地

实践、体验

5 、10月

嘉北郊野公园

实践体验

1011

全校大型活动

六一集会

6月

艺术节

12月

校运动会

10月

科技节

5月

课外实践活动

3月、10

射击射箭特色操活动

每天

备注:社会实践主要利用社会、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使社会实践活动逐渐规范化、系列化。

六、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1.国家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式:

1)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一、二年级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2)初中阶段考试严格按照上海市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实施,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以百分制作为评价结果。学生平时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10%)、作业情况(10%),平时测验分数(80%)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当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生情感的发展,综合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2.地方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

1)评价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2)评价标准与方法

    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

    方法

    学生自评互评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校本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

1)学生角度

在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对于学生,既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方法和能力。着重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主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包括参加的时间、次数,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能否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是否积极动手动脑、查找相关资料,不怕困难和挫折,积极参加课程的实践、体验等。主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承担小组工作、和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等。

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主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否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相互容纳、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参与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实践、体验,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主动帮助别人或寻求别人的帮助,乐于与别人一起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主要关注学生主动求知、善于发现的钻研精神,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特别是运用数据要正确,运用文献或他人成果要标注。同时,具有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敢于提出新颖想法的创新精神,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主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教师角度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对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对自我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反思不足、促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行政评价、社区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多听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程实施,促进学校不断改进课程设置。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在申报课程前,结合学校总课程的培养目标,能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对学生未来生活综合考量,并且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开发出有利于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安排下,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能运用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方法开发出与符合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要求的课程。

课程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程申报成功后,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在每周的活动时间内,都能有效地组织选修的学生开展课程学习或课程时间、体验,能牢牢地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并能持续参与。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安排下,在班级内开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学习、实践、体验,让全班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并且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案,并虚心接受学生或学校课程管理部门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地改进学生学习或实践、体验的路径与方法,使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能有效地安排班级学生开展课程的学习、实践、体验。对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地提供解决的方法或组织、引导学生自我解决或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的路径、策略,确保课程学习顺利完成或推进。

学生认可程度

教师在课程实施完成后,学生对于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估,获得大多数学生喜欢并且学生认为参与课程学习对于他今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较大帮助的,这样的课程就能获得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可,并且协助这位教师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使它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或评定为优秀课程。

3)评价内容与方式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新能力和纪律性的表现。

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二)教师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业设计与检查;命题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课程开发与建设等。

评价方式:

教师自我评价:每一学期的常规工作、学期学年总结、教学反思等相关材料。

组内评价:教研组或年级组根据教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以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形式,请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作出评价。

学校考核小组评价:根据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作出全面的考核评价。

(三)课程效果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我们将进行效能评价。效能评价是学校课程良性、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它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因为课程评价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她还与每门课程、每个学生、每个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实施评价的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甄选,而是为了促进”,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来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提高课程的内涵和品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实际为评价标准,受学生喜爱的课程要开足、要丰富,在课程的内容开发和延伸上下足功夫。那些不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开发思路上要改进,在实施方式上要改变,实在不理想甚至停开。

1.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正是教师有的放矢的捷径。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课程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时刻衡量校本课程,才能不偏离自己的特色走到其他课程的模式中去。时刻厘定自己的定位,校本老师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2.从细节入手提高质量。对每个孩子的出勤情况、活动参与度、积极思考发言、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予详细地记录。简单的量表使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分析每一个学生。

3.个案分析提高教学策略。老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一到二三位学生,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孩子的变化。确保每一个孩子在课程后都能有收获,那么课程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教师有了这种服务学生的意识才能成长为一位有思想的好老师。

4.评价驱动课堂效果。利用课堂评价来分析教师,运用观察学生来促进教师的发展。这要改变教师的课堂观和教学观,围绕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课堂评价促进与完善学生学习表现的功能,通过评价任务(将活动的最终呈现形式和 状态告诉学生)和评价标准的介入与干预,以收集、反馈、解释学生学习信息的方法推动课堂,学而后评,评而后教,教而再学。使课堂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推动力,将学生的“学会”“会学”放在首位,使教为学服务,真正达成“学生已会的我们不教,学生不会的,小组互相学,互相学不会的老师再来教”。课堂教学呈螺旋上升的势态。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上浪费精力耗费兴趣,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七、保障措施

    (一)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在“美好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以下四项基本制度:

1.审议制度。教师提出课程申请,提交课程纲要,发展委员会民主审议并填写审议表。然后向申报人反馈审议结果并跟踪指导。申报者修改完善后进行二次申报,二审后公布结果。审议通过的课程,才能进行实施。

2.考核制度。将“每位教师至少开发或参与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将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

3.课程成果展示制度。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们在校本课程中的收获、体验和成长。

4.“美好课堂”“美好学科”评选制度。从课程方案评审、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 、学生成果展示效果、学年反思性总结等六个指标对课程一学年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5.推广制度。定期评选的优秀课程要通过“校内推广”“媒体宣传”“社区辐射”“参加高级别评选”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为其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从而引领其他课程的品质,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提升。

    (二)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德育的两位副校长、教导主任与分管课程副教导主任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课程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同时构建“美好课程”管理实施小组。由各个教研组组长牵头成立“美好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小组。由各个班主任牵头成立“美好之旅”研学旅游课程的建设小组。全员参与,通力合作开发、实施“美好节日”“美好社团”课程建设小组。

     2.课程管理

1)国家课程的管理

为确保基础型课程有效实施,学校围绕教学工作“六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测、指导和评估工作。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为:听课、备课、作业批改和考试命题四个方面。学校建立正常有序的听课制度,规定教师、教研组长、部门主任等的听课数量,并对听课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备好课,一学期教研组集中检查教案2次。一学期集中作业检查2次,教研组内部不定期检查,要求教师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精心选择作业,并且全批全改作业,重视作业订正反馈。

2)地方课程的管理

    成立地方课程执行领导小组,根据地方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立足校情进行规划与落实。

    立足学情需要,根据课程类别,用好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服务。

    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立足校情实际,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引导学生加强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3)校本课程的管理

实施流程:教师申报——课程教学部审定——课程宣传——学生选课——课程教学部编班调整——课程开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

任课教师应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规划,精心安排每次活动内容,在每次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每学年开展一次课程成果展示。

3.资源利用

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等文件,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实施基于课标的教学,提高教学品质。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社会等第三方资源充实课程设置、实施、评价与监督。

4.专业发展

1)学习培训提素养。自主学习,深化理念,坚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每学期邀请各类专家来校指导,开设讲座报告,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对于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特色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型课程的主题确立及主题探究,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2)主题教研促成长。学校每学年都组织教师广泛展开大讨论,抓住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教育教学中教师碰到的真实问题,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以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

3)发展规划明方向。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参与、教育科研等方面,自己本年度要达成的目标,让教师能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学校每年每学期通过举办同课异构、教学评比、教学反思与案例征集评选等校本培训(如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汇报课、教学大比武参赛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同时,学校也会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发展空间。通过与专家对话、骨干教师教学论坛、与专家结对子、同课异构等主题活动,激活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推动骨干教师队伍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4)绩效考核推力。建立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追求、有思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嘉定区戬浜学校

二〇二三年八月


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 地址:嘉定新城(马陆镇)嘉戬公路665号  邮编:201803 电话:021-59513507

ICP备案:沪ICP备11021021号-4